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宿州站长网 (https://www.05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大多数人都没用过 豆瓣一款产品就要悄悄下线了

发布时间:2017-02-15 18:24:58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好奇心日报
导读:--> 十多岁的豆瓣在面临我是谁我要去哪儿的问题,但用户很清楚,它已经逐渐从精神角落变成为了一把集合电影图书清单、在线租房平台、找对象功能的瑞士军刀。 在阿尔法城和九点之后,又一个豆瓣产品事情悄悄下线了。 在事情的页面上,有这样一段话: 豆瓣事

-->

  十多岁的豆瓣在面临“我是谁”“我要去哪儿”的问题,但用户很清楚,它已经逐渐从精神角落变成为了一把集合电影图书清单、在线租房平台、找对象功能的瑞士军刀。

  在“阿尔法城”和“九点”之后,又一个豆瓣产品“事情”悄悄下线了。

  在“事情”的页面上,有这样一段话:

  “豆瓣事情将于2017年3月31日关闭服务,请及时备份你的数据。给你带来不便,豆瓣深表歉意。”

  和关停之前的栏目一样,豆瓣这次也没有给出相关解释,只是表示部分“事情”将与同名“话题”合并,用户“做过”和“想做”的数据会被抹去,但“攻略” 和 “故事” 依然会保留在日记列表中,不会被删除。

  

大多数人都没用过,豆瓣一款产品就要悄悄下线了

 

  2013年10月推出的“事情”和豆瓣书影音三大核心频道的逻辑相似,同是基于某个具体条目汇集一批爱好相同的用户,只不过书影音是让用户标记并评论看/听过的作品,“事情”是让用户标记做过的事情——豆瓣的官方解释是,“向大家讲述你的经历,在豆瓣发现值得做的事情,和一起做事的人。”

  它也是豆瓣不断加码社区交友的动作之一:早期书影音时代之后建立的“小组”,2005年推出的“同城”, 2007年推出的豆瓣广场以及2011年推出的“阿尔法城”。

  说到底,这些栏目承载的功能有不少交叉,不过它们在开办之初都有相对清晰的商业起点:聚集气味相投的用户,利用这些用户清晰的属性实现商业化——广告理论上是最显而易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

  事实证明,豆瓣在广告这件事上始终走得小心翼翼,它更愿意用不痛不痒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商业化的能力。

  总得来说,豆瓣在“事情”上没做什么事情,也没得到什么机会,这应该是关停它的最大理由。

  目前为止,豆瓣还在延续它十年前的盈利模式:在图书版块,每本书的页面上附有此书在不同网站上的销售链接,从而与合作的网上书店进行销售分成。

  另外,相比2015年阿尔法城关闭引发一阵由澎湃新闻带动的“考古潮”,“事情”的关闭甚至没有引起太多反响。目前,只有一名参与“事情”开发的豆瓣员工在即刻APP上表达了自己的唏嘘——它的存在感相比其它栏目还是太低了。

  “三节课”的发起人黄有璨认为,2012年是豆瓣不可逾越的高峰,这一年豆瓣从PC端走向移动端后,它原本联结在一起的产品被打散,分为“豆瓣小组”、“豆瓣电影”、“豆瓣广播”等完全独立的APP。豆瓣基于用户联结而产生的社区感被割裂,原始积累的用户因此不断流失。

  2014年下半年,尽管豆瓣推出了一个集合的APP,但还是难以抵挡用户流失的大潮。

  “事情”就诞生于豆瓣的衰减期,并且以一个不清晰的面目出现:它合并了之前的版块“去过”,又与“话题”显得同质。在豆瓣首页,你也找不到一个直接入口。这样尴尬的存在,豆瓣撤销它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十多岁的豆瓣在面临“我是谁”“我要去哪儿”的问题,但用户却很清楚,它已经逐渐从精神角落变成为了一把集合电影图书清单、在线租房平台、找对象功能的瑞士军刀。

(编辑: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