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应用网_丽江站长网 Www.0888Zz.Com报道
无论是翻看技术杂志或者参加战略研讨会,你都很难回避下一代企业计算的伟大浪潮: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神秘而难以捉摸的术语。各式各样的时髦词汇对于我们理解云计算的本质毫无帮助,比如网格(grid)、效用(utility)、面向服务架构(SOA)、服务管理、软件即服务以及平台即服务等等。
面对故弄玄虚的技术词汇和虚幻的美好前景,我们必须认清云计算的本质:这是一场商业革命,技术并非主要角色。而且,云计算的实用价值要根据企业的整体情况来进行评估。转向云计算还需要新的思维方式,比如投资决策和对于成功的评判都不能局限于具体技术、项目甚至IT部门,因为云计算所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对于云计算,我们可以想象成信息的处理和存储从用户处移走了。用户不再需要考虑硬件事宜,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某些情况下,用户也不需要考虑应用的问题,他们只须确定所需要的功能即可。而且,有时业务端的用户甚至不需要技术部门作为功能实现的中间人,当前由企业内部技术团队所承担的战略和战术指导职能都会迁移到云中。
效率和敏捷性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效率和成本因素是采用云计算的首要推动力。但是,有些企业还把云计算看成创新和敏捷的助推器。如果软硬件能够持续更新并正常运转,企业就可以集中资源来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不断挖掘客户并为之提供更佳的服务。在启动变革时,计算资源的就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云计算的各种词汇,最好不要试图去一一搞清含义。比如效用计算,指的是按使用量计费的模式,也即亚马逊采用的方法。电力则经常用来描述云计算的特性:只用插上插头,无须关心电力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其背后的运转方式。网格计算则是指将海量的计算机协同起来,通过分布式计算求解大型问题。网格方式可以提供单个组织所无法具备的处理和存储能力。
现实地说,向云计算的迁移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将计算需求放到云里。小公司在迁移完成之后可以获得快速的回报。而大公司则受制于那些复杂且重要的内建系统以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业务流程,这些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移到云中。[page]
工作模式的转变
我们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比之购买服务器和软件系统,工作模式的转变则更加不易。领先的公司都正在将业务和技术的管理进行融合。这意味着决策者要熟悉更多的领域并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推进战略。对他们而言,技术不应该再是神秘而难以捉摸的东西。
云计算的工具将会以更加友好的方式提供给最终用户,后者不需要过多的培训就应该能够掌握这些工具。与此同时,用户也应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此更好地理解并使用云计算的相关工具。
进入云中
云计算的决策要求对当前及未来企业体系架构的重构,即所谓的企业战略架构(SEA)。企业战略架构描述的是企业的目标及其达成方式,包括业务目标和支撑技术 – 也就是说,以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为骨架。
从最高层次来看,企业战略架构是用非技术性的语言表述的,企业中任何员工都应该能够理解之。企业战略架构对所有业务流程进行端到端的描述,包括外部合作伙伴和用户。大多数企业都有各种流程描述文档,包括长期规划的手册(通常都放在书架上收集灰尘)和各种任务声明。企业战略架构可以消除各种信息孤岛,清理出相互矛盾的目标和执行上的冗余。
(编辑:宿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